水稻常見病害防治--水稻紋枯病
時間:2018-10-08 17:16
發(fā)病癥狀:該病從苗期到穗期都可發(fā)生,尤以分蘗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葉鞘,次為葉片和穗部。病害發(fā)生先在葉鞘近水面處產(chǎn)生暗綠色水漬狀的小斑點,擴大呈橢圓形,最后呈云紋狀,由下向上蔓延至上部葉鞘。病鞘因組織受破壞而使上面的葉片枯黃。在干燥時,病斑中央為灰白色或草綠色,邊緣暗褐色。潮濕時,病部長有許多白色蛛絲狀菌絲體,逐漸形成白色絨球狀菌塊,最后變成暗褐色菌塊,最后變成暗褐色菌核,菌核容易脫落土中。另外也能產(chǎn)生白色粉狀霉層,即病菌的擔孢子。紋枯病嚴重危害時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叢腐爛而死。
防治措施
農(nóng)業(yè)防治
打撈菌核,應在灌水整田栽培前,撈去下風頭田邊,田角水面的浪渣,燒毀或深埋,可消滅大量菌核。
加強田間水肥管理,施足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灌排做到前期淺水分蘗,中期夠苗曬田,后期濕潤長穗。
化學防治
發(fā)病一般的田,掌握在拔節(jié)于孕穗期當病叢率達20%時施藥防治,發(fā)病早而重的田,掌握在分蘗末期當病叢率達10~15%時即施藥防治。常用藥劑為井岡霉素50單位溶液,即5萬單位的商品加水1000倍液噴霧;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望佳多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