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20亚洲gay无套,亚洲第一女人av,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三区,网站在线观看mv视频,高清乱码一卡二卡视频

關閉
新農業(yè) 資訊內容

專家介紹:

柯炳生,教授。曾任農業(yè)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yè)大學校長。長期從事農業(yè)經濟與政策研究,有關成果獲國家決策部門重視和采納,曾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做過農業(yè)問題的匯報講解,受邀到國際農經大會做大會特邀報告等。

 

2006年,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黑虎洞村、四川省南部縣宋家坪村、河北省靈壽縣青廉村、等幾個地方的農民,不約而同,自發(fā)地做了一件事:立碑。為的是同一件事:國家全面取消農業(yè)稅。這確實是件值得立碑的大事:我國的農業(yè)稅制度,從春秋時期的“初稅畝”算起,經過了整整2600年,終于進了歷史檔案館。

 

講農業(yè)補貼,為什么扯上農業(yè)稅?這是因為,二者是鏡像關系,或者說,二者互為負數(shù)。農業(yè)稅是什么?是因為當農民,因為從事農業(yè),你就要向國家交錢;而農業(yè)補貼,則是因為當農民,因為從事農業(yè),國家給你發(fā)錢。按照現(xiàn)在某些人的用語習慣,農業(yè)稅就是負的農業(yè)補貼。有意思的是,這樣互為負數(shù)的兩件事,曾經在我國并存了2年。我有幸親歷并近距離感受過這個過程。

 

本世紀初,在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上級領導發(fā)來指示:研究國外農業(yè)補貼問題,研究中國怎么辦。2001年,我們提交了研究建議報告,得到國務院領導重要批示;2004年,開始減少農業(yè)稅,同時開始實行農業(yè)直接補貼政策;2005年,開始減免農業(yè)稅,繼續(xù)實行補貼政策;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yè)稅,繼續(xù)補貼……

 

廢除有2600年歷史的農業(yè)稅制度,是個奇跡,進程之快,遠遠超過了決策者的預想。我覺得比這更大的奇跡,是人們的觀念轉換。十幾年前,交農業(yè)稅是天經地義;現(xiàn)在,發(fā)補貼似乎成了天經地義。每年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和委員,談起三農問題,經常會建議設立新的補貼類別,其中有的建議,令人“腦洞大開”,幾近異想天開。一些企業(yè)家們研究一號文件,尋找進軍農業(yè)的商機,也是先問有啥新補貼。

 

我國的農業(yè)補貼起步晚,只有十幾年時間,但是,目前的涉農補貼,五花八門,非常繁雜。我去做調查時,某縣財政局提供的單子,各種名目的補貼,足足好幾十項,數(shù)額大小不等,從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到數(shù)億元。

 

按照世貿組織的定義,所有的農業(yè)補貼政策,分為三大類:綠箱、黃箱和藍箱。綠箱政策的特征是:補貼與種什么,產量多少,價格高低,都沒有關系。不扭曲市場,也就是說,對生產和貿易,都沒有直接影響。黃箱政策,則與綠箱政策相反,對生產和貿易有直接影響,主要包括價格支持(即保護價)政策、對各種投入品和資金的補貼。藍箱政策,是價格支持政策的一種特例:在實行價格支持政策時,同時限制農民的生產數(shù)量。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實行別的補貼政策,農民都能夠從國家那里直接拿到錢,但實行保護價政策,農民并不直接獲得國家補貼,而是通過高價格的方式獲得好處。這種補貼,是間接的補貼。國家也要拿錢,因為,按照保護價收購、儲藏和銷售糧食,是要產生各種費用和損失的,這些最終都是由國家財政買單。此外,消費者也要為這項政策買單,因為價格被抬高了。保護價收購政策,也是農業(yè)補貼政策中的一種,并且在早期歐美農業(yè)補貼時,是最重要的補貼方式。對此,非專業(yè)人士在理解上,可能不太習慣;在討論補貼政策時,往往產生理解上的偏差和不全面。

 

我國最重要的幾項補貼政策,都是在2004年以后開始實行的。

 

★糧食直接補貼政策:2002年在吉林、安徽等地試點,2004年全國全面實行。開始時為119億元,現(xiàn)在為150億元左右。

 

★良種補貼政策:2002年設立。現(xiàn)在主要包括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花生等。每畝補貼10——15元不等?,F(xiàn)在補貼總額200多億元。

 

★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2004年啟動。最初只有7000萬元,現(xiàn)在已達200多億元。原則上補貼額不超過農機具購買價格的30%。

 

★農資綜合補貼政策:2006年開始實施。針對生產資料漲價而給予農民的補貼。當年補貼額為120億元,現(xiàn)在已經超過1000億元。這是數(shù)額遙居首位的補貼項目。

 

以上四類直接補貼,從字面上看,都屬于黃箱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基本上都是按照承包地面積發(fā)放的,并且與產量和價格都不直接掛鉤。因此,實際上應該屬于綠箱政策。這三項補貼,完全可以合并,并且現(xiàn)在已經在5省份進行合并改革試點。我的建議是,與保護價政策改革綜合考慮,歸并為一項新的補貼,可稱為農地補貼,或農地保護補貼。這樣,可直接認定為綠箱政策。

 

農機具購置補貼,對于近年來農業(yè)機械化快速發(fā)展,作用很大。未來,農業(yè)勞動力必然繼續(xù)減少,勞動力成本必然繼續(xù)提高,提高農業(yè)機械化率和勞動生產率的要求更為迫切。因此,需要更加強化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擴大涵蓋農機具類別,并完善補貼程序,既加強監(jiān)管,又便利操作。

 

其他名目繁多的各類補貼,通常是由各個不同部門設立,針對的是不同時期的不同重點問題。項目多,交叉多,管理分散,不成合力。需要進行系統(tǒng)地梳理,歸并整合,突出重點,保留和加強最重要的、效果最好的那些項目。

 

我國農業(yè)補貼中,現(xiàn)在最重要的政策,是糧食保護價收購政策。這是間接補貼政策,也是2004年設立的。這項政策,現(xiàn)在的矛盾最突出,改革的任務最迫切,也最復雜,需要專題討論。

 

農業(yè)補貼政策,尤其是保護價收購政策,歐美國家最先采用,并先后進行了重大改革。其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他們過去走過的那些彎路,我們就不要再去重復一遍了;他們現(xiàn)在的做法,如果適合我國國情,就可以借鑒之。

 

鏈接

 

█ 主要國家的農業(yè)補貼政策如下:

 

美國

?

1996年起,美國新的農業(yè)法案實行,以農業(yè)補貼制度代替了糧食儲備制度。政府不再通過糧食儲備拋補去糾正糧食市場扭曲,而是簡單地支付糧食加工商收購價和農民維持農場可持續(xù)的價格差。

 

1995~2002年間,美國提供了1140億美元的農業(yè)補貼,年平均142.5億美元。美國農業(yè)補貼條款的適用范圍包括:玉米、高粱、大麥、燕麥、水稻、大豆、油料、棉花、奶類、花生、糖類、羊毛和馬海毛、蜂蜜、蘋果、干豆類等大約20種農作物;重點補貼對象是糧食、棉花、油籽和乳品生產。

 

歐盟

?

干預采購。是指當市場價格低于最低支持價格之時,政府采購特定的過剩農產品,并將其進行臨時性儲存或者出口。在絕大多數(shù)市場條件下,干預價格發(fā)揮著市場底線價格的作用。政府干預性采購的農產品必須符合最低質量要求。

 

生產和銷售配額。主要應用于糖和牛奶,目的是限制過度生產,并支持生產成本。配額則是通過減少內部供應來幫助支撐價格。

 

進口保護。目的是維持歐盟產品優(yōu)先的基本原則,并且防止廉價進口產品損害歐盟的內部價格支持體系。為了確保進口產品不低于內部農產品的價格,歐盟對絕大多數(shù)進口農產品都要征收高額關稅。歐盟農產品進口關稅率平均為30%,進口關稅率超過100%的農產品高達141種。

 

出口補貼。絕大多數(shù)得到價格支持的農產品都可以享受出口補貼,為從內部市場轉移過剩農產品提供資金,從而支撐內部價格。目前,歐盟出口補貼額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中是最多的。

 

日本

?

特定農產品收入穩(wěn)定計劃。如果市場價格低于“標準價”(前3年的平均市場價),農民將享受補貼。補貼對象主要是種植可耕作物、油籽、水果與蔬菜以及從事畜牧業(yè)的農民。

 

差價補貼計劃。如果某些農產品當前的市場價格低于固定的參考價格,生產者可以享受差額補貼。

 

作物和牲畜補貼保險。政府為這些保險計劃提供40%~55%的保險費,農民則支付剩余部分的保險費。當作物或牲畜因自然因素發(fā)生意外損失之時,農民可以根據參保條件得到20%~80%的損失賠償。

 

日本農產品進口關稅率平均為58%,進口關稅率超過100%的農產品高達142種。政府還控制著糧食的進口數(shù)量和定價。例如,政府按照國際價格進口小麥,然后以2倍左右的價格轉售給國內面粉加工廠;同時,以高價收購國產小麥,然后以低于進口小麥的價格轉售給國內面粉加工廠,以鼓勵他們接受國產小麥。

 

部分素材來源:農民日報

上一篇:惠農政策“送”給農民好日子

下一篇:關于2017年的免費項目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