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開始穩(wěn)步回升,棚室內的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植株長勢明顯加快,然而不少菜農還沒有意識到環(huán)境變化對植株生長的影響,沒有及時調整管理措施,導致蔬菜生長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生理性問題。
當前蔬菜上出現的生理性問題主要由以下原因導致:
1、地溫地,根系吸水吸肥不足。聯社技術人員分析,近期棚室蔬菜出現的生理性問題與氣溫回升快而地溫回升慢有很大關系。天氣轉暖后,氣溫快速回升,但地溫回升速度較慢,于是地上部莖葉快速生長,地下部根系生長緩慢,兩者生長不平衡。
近段時期植株冒的新杈明顯增多,新杈越多,其生長所需的礦質養(yǎng)分也就越多,但是根系對養(yǎng)分的吸收能力仍處于冬季低溫水平,吸收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再加上有些菜農覺得氣溫開始回升而加大留果的數量,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營養(yǎng)難以滿足整株的生長發(fā)育,進而出現營養(yǎng)不良、坐不住果,缺素的癥狀。
2.土壤透氣透水性差,影響新根萌發(fā)。對于種植一大茬蔬菜的棚室來說,土壤透氣透水性差的問題尤為突出。像種植一大茬茄子的地區(qū),往往全棚覆蓋黑色地膜,且地膜緊貼地面,土壤透氣性降低。
此外,天氣轉暖后,晴天中午棚內溫度升高,黑地膜可吸收大量熱量,導致地表附近土壤快速升溫,在高溫、缺氧、不透水的情況下,地表毛細根就容易被捂壞了。根系生長不良,養(yǎng)分吸收受阻,從而引發(fā)后續(xù)的一系列營養(yǎng)不良癥狀。
3.夜溫難降,晝夜溫差小?,F在很多棚室早上拉開棚后,棚內溫度多在17℃左右,由此可知棚室上半夜的溫度可達20℃。夜溫高,植株呼吸作用旺盛,有機營養(yǎng)消耗得多,植株易發(fā)生徒長;同時,由于有機營養(yǎng)大量消耗,花芽和果實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供應,進而表現為落花落果、畸形果增多,也就是菜農常說的“旺了棵子不坐果”。
綜合以上三點,緩解近期蔬菜生理性問題就有章可循,聯社技術人員建議從以下措施入手:
1、上噴下灌,養(yǎng)根護葉
養(yǎng)根是貫穿蔬菜栽培的重中之重,菜農在管理中不要忽視養(yǎng)根,不要看天氣剛轉暖就大水大肥。土壤往往不缺肥,而是植株的吸收能力差,導致營養(yǎng)供應不足。針對這種情況,菜農在施肥時,應注意增施生根劑、生物菌肥、甲殼素等具有生根養(yǎng)根作用的肥料,促進植株再生毛細根,增強根系對土壤中礦質營養(yǎng)的吸收能力。
當出現黃葉、干尖時,在采取用養(yǎng)根類肥料灌根的同時,還應及時噴施葉面肥,可用含氨基酸、核苷酸及硼、鎂、鋅、鈣的葉肥,補充各種中微量元素,可短期內緩解黃葉、干尖問題。
2、改善土壤條件,創(chuàng)造適宜根系生長的環(huán)境
氣溫回升之后,菜農可撤除操作行內的地膜,同時用鐵條撐起種植行內的地膜,呈拱形,然后稍微掀起地膜,劃鋤,犁破土壤板結層,使表層土壤變疏松,增加透氣透水性。同時,菜農在提高棚內溫度時,要注意逐步升溫,保證棚內空氣溫度和地溫同步提高,以防植株上部生長量大增,而根系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不能滿足上部植株的生長需求。
3、嚴控溫度,尤其是夜溫
冬季溫度低、光照不足,濕度過大,冬季應以保溫、增光為主。但隨著光照加強,天氣轉暖,應由原來的單一保溫變?yōu)楹侠碚{控棚室溫度的變化,尤其是夜溫。建議菜農及時觀察剛開始拉棚時棚內的溫度,黃瓜、茄子、西紅柿等喜溫蔬菜最低溫度控制在13-15℃,西葫蘆等喜涼爽氣候的蔬菜最低溫度可控制在10-12℃,這樣既有利于葉片白天制造的光合產物進行轉移、分配,養(yǎng)根、促棵、攻果,又能拉大晝夜溫差,減少呼吸消耗,控制旺長。
據了解,菜農在白天棚溫的控制上做的很好,能根據蔬菜的生長溫度需求及時做出調整。然而在夜溫的控制上卻不注意,關上風口,放下草簾就不管了,當前菜農一般在棚溫降到20℃時關風、18℃時放棚,以致棚內夜溫過高。
對此,聯社技術人員建議菜農根據棚內蔬菜種類,調整關閉風口及放棚時間,拉大晝夜溫差。對于種植苦瓜、絲瓜等喜溫蔬菜來說,菜農可在棚溫降到20℃時關風、18℃時放棚,而對于辣椒、茄子等蔬菜,應適當延長關風口和放棚時間,可在17℃左右關風、15℃左右放棚。如果放棚后溫度還是降不下來,可把棚膜留5厘米寬的縫,以降低后半夜的溫度。
12316今日熱點
資訊內容
最新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