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20亚洲gay无套,亚洲第一女人av,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三区,网站在线观看mv视频,高清乱码一卡二卡视频

關閉
12316今日熱點 資訊內容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肥料,植物吸收得好,就能長得好,上期我們講解了磷肥的幾個施用原則,根據土壤條件、作物的需磷特性、輪茬制度、肥料性質進行合理分配和施用(點擊查看上期),那么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注意些什么呢?

以種肥、基肥為主,根外追肥為輔
從作物不同生育期來看,作物磷素營養(yǎng)臨界期一般都在早期,如水稻、小麥在三葉期,棉花在二至三葉期,玉米在五葉期,都是作物生長前期,如施足種肥,就可以滿足這一時期對磷的需求,否則,磷素營養(yǎng)在磷素營養(yǎng)臨界期供應不足,造成減產。在作物生長旺期,對磷的需要量很大,但此時根系發(fā)達,吸磷能力強,一般可利用基肥中的磷。因此,在條件允許時,三分之一做種肥,三分之二做基肥,是最適宜的磷肥分配方案。如磷肥不足,則首先做種肥,既可在苗期利用,又可在生長旺期利用。生長后期,作物主要通過體內磷的再分配和再利用來滿足后期各器官的需要,因此,多數(shù)作物只要在前期能充分滿足其磷素營養(yǎng)的需要,在后期對磷的反應就差一些。但有些作物如棉花在結鈴開花期、大豆在結莢開花期、甘薯在塊根膨大期均需較多的磷,這時我們就以根外追肥的方式來滿足它們的需要,根外追肥的濃度,單子葉植物如水稻和小麥以及果樹的噴施濃度為1%-3%。雙子葉植物如棉花、油菜、蕃茄、黃瓜等則以0.5%-1%為宜。

磷肥深施、集中施用
針對磷肥在土壤中移動性小且易被固定的特點,在施用磷肥時,必須減少其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增加與作物根群的接觸機會,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磷肥的集中施用,是一種最經濟有效的施用方法,因集中施用在作物根群附近,既減少與土壤的接觸面積而減少固定,同時還提高施肥點與根系土壤之間磷的濃度梯度,有利于磷的擴散,便于根系吸收。

氮、磷肥配合施用
N、P配合施用,能顯著地提高作物產量和磷肥的利用率。在一般不缺鉀的情況下,作物對N和P的需求有一定的比例。如禾本科作物的氮磷比例為2-3:1,蘋果的氮磷比為2:1,而我國大多數(shù)土壤都缺氮素,所以單施磷肥,不會獲得較高的肥效,只有當N、P營養(yǎng)保持一定的平衡關系時,作物才能高產。

與有機肥料配合施用
首先,有機肥料中的粗腐殖質能保護水溶性磷,減少其與鐵、鋁、鈣的接觸而減少固定;其次,有機肥料在分解過程中產生多種有機酸,如檸檬酸、蘋果酸、草酸、酒石酸等。這些有機酸與鐵、鋁、鈣形成絡合物,防止了鐵、鋁、鈣對磷的固定,同時這些有機酸也有利于弱酸溶性磷肥和難溶性磷肥的溶解;再次,上述有機酸還可絡合原土壤中磷酸鐵、磷酸鋁、磷酸鈣中的鐵、鋁、鈣,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磷肥的后效
磷肥的當年利用率為10%-25%,大部分的磷都殘留在土壤中,因此其后效很長。據研究,磷肥的年累加表現(xiàn)利用率連續(xù)5-10年,可達50%左右,所以在磷肥不足時,連續(xù)施用幾年以后,可以隔2-3年再施用,利用以前所施磷肥的后效,就可以滿足作物對磷肥的需求。

總之,磷肥合理施用,既要考慮到土壤條件、磷肥品種特性、作物的營養(yǎng)特性、施肥方法,還要考慮到與氮肥的合理配比及磷肥后效。當土壤中鉀和微量元素不足時,還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元素,使其不成為最小限制因子,這樣,才能提高磷肥的肥效。

上一篇:大棚蔬菜病害久治不愈的原因

下一篇:中國農業(yè)品牌目錄2022農產品品牌正式發(fā)布